IBM Storwize 學習筆記

前言

簡單來說 IBM Storwize 儲存設備,是與舊有 DS 系列的儲存設備之外新一代的儲存設備,不管是設計概念上或管理介面都更為平易近人,那麼來記錄一下日前去集訓一天的把玩心得筆記吧。




硬體概要

儲存設備後方,SAS Port (1,2) 進入箭頭符號是接「實體主機」、SAS Port (3,4) 出去箭頭符號是接「硬碟擴充機箱」。其中 System Flash (斷電保護用,當斷電時把 Cache 資料保存至其中),Power 中有電池,便是當斷電時供應 Cache 寫入 System Flash 當中的機制。
  • v3500 只能一座(有含 Controller、無法再接硬碟擴充櫃)。
  • v5000 最多二座 (可再加硬碟擴充櫃)。
  • v7000 最多四座 Storage(可再加硬碟擴充櫃)。








Zoning 注意事項

環境中搭配 SAN Switch 要設定 Zoning 時,需要注意必須依照原廠建議進行連接及設定。 




儲存元件

設定的順序為 RAID > mDisk > Pool > volume (LUN):
     1. SSD / SAS / SATA 實體硬碟(Disk Drivers),決定要建立的 RAID Type 以及熱備援(HotSpare)的數量。
     2. 在建立好的 RAID Type 中,硬碟便成為 mDisks(Managed Disks)。
     3. mDisks 空間可以「擴增」、「合併」後,切割出「Storage Pool」。
     4. 最後由 Storage Pool 中切出 volume (LUN),也就是前端實體伺服器所看到的儲存空間。 


Storage Pool 切出 Volume 時,可以有下列三種不同的類型:






特色功能

功能特色有下列五種,但除了 Thin Provisioning 之外,其它都必須要「額外」購買功能授權。
  • Thin Provisioning。
  • FlashCopy、Easy Tier、Metro and/or Global Mirror、External Virtualization。(Easy Tier 只能在 Storage Pool 內無法跨 Pool,但可以套用到 LUN 層級)






IBM Storwize 儲存設備的初始化流程

1.購買 IBM Storwize 系列 Storage 會附贈有 USB 隨身碟,內含有「初始化工具」以便初始化設定儲存設備的網路資訊,完成後請插入儲存設備。 (紅皮書 P68)
2. 完成初始化設定後,請將該 USB隨身碟插入儲存設備(網路孔下的 USB Port),將 USB 插入時會開始閃橘燈,待閃爍完成後表示儲存設備的網路設定值初始化完成。
3. 開啟瀏覽器登入剛才所設定的管理介面 (支援多國語系並會自動偵測),預設管理密碼輸入完成後便進行「系統初始化」的動作。預設管理帳號及密碼「superuser / passw0rd (數字0)」。(紅皮書 P77) 




管理介面概覽

服務 IP,是一些跟底層比較有關系的操作,介面也很陽春。通常用於將儲存設備回到原廠預設值。 








建立 RAID Type / mDisk / Storage Pool

準備選擇硬碟及建立 RAID Type,請先選擇 Internal Storage 項目。 


你可以先選擇要不要指派 Spare HDD (選硬碟 > 右鍵 > Mark > Spare),或屆時建立 RAID 選自動建立 (Automatically configure spares),選擇好要建立 RAID Type 的成員硬碟之後,按下「配置儲存體」。 


預設情況下,會依所選擇的「硬碟顆數」建立你應該建立的 RAID Type。 


因為此實作環境當中,有 SAS 及 SATA 硬碟介面,因此先選擇要為 SAS 硬碟建立 RAID Type。


接著決定要建立的 RAID Type。


若一開始沒有指派 HotSpare HDD 的話,這裡勾選「自動配置備用」項目,便會再稍後建立 RAID Type 時「自動」指派HotSpare HDD,接著選擇採用「效能 或 容量」最佳化,此實作你會發現無法選擇「效能最佳化」項目,因為在 Implementing the IBM Storwize v7000 v7.2 紅皮書當中,有明確指出要採用效能最佳化時,硬碟數量必須要「符合」所建議的數量才能建置,而目前的硬碟顆數 6 顆並不符合(紅皮書中指出,應該要 8 顆才符合),所以點選後出現警告訊息且無法按下一步。


同樣的情況,換成點選「容量最佳化」項目之後,便發現可以點選下一步了。


為目前建立的 RAID Type 建立一個名稱,此實作為「RAID-5 SAS」後按下完成。



建立 RAID Type 完成後,可以看到管理介面中的變化,也可以看到已經自動給予 mDisk 名稱。



為了要繼續後續的 mDisk 空間「擴增」演練,因此將目前所建立的 mDisk 刪除。






Storage Pool 空間擴增實作

我們再次建立 RAID Type 及 mDisk,但此次「硬碟顆數」僅先指派「2 顆」即可。 


給予名稱「RAID-10 SAS」。




接著,再次同樣的建立步驟,也選 2 顆硬碟 (模擬原本的磁碟空間不足,後來接上擴充硬碟櫃後,如果將新的儲存空間加入至原本的空間中)。


此時,選擇 先前 建立的「RAID-10 SAS」名稱,才會將儲存空間加入至原有的 mDisk 中。



建立完成後,可以看到有二個 mDisk 名稱


但是這二個 mDisk 都在同一個 Storage Pool 當中,所以完成了儲存空間擴充的任務。


再將 2 顆硬碟加入,模擬增加第二座硬碟擴充櫃的情況。




建立完成後,可以看到三組 mDisk 名稱


但是,這三組 mDisk 在「同一個 Storage Pool」內。




建立 Volume

準備從建立的 Storage Pool 當中分割出 Volume,其實就是前端伺服器會看到的儲存空間。Create Volume (LUN) 就是屆時主機會看到容量 (Volume by Pool > Create Volume)。 


選擇要切出 Volume 的 Storage Pool。


要從目前的 Storage Pool 當中,出多少空間來建立 Volume。



Volume 建立完成後,接著只要指派給能看到此 Volume 空間的伺服器即可,例如 允許 HBA Card 的 WWWN 即可。設定 volume 給主機存取, Hosts > Create Host > FC Host > 選擇 Host 的 FC HBA WWPN > Add Port to List 及選擇主機類型 > Create Host。




Volume 空間擴充實作

選擇要進行空間擴充的 Volume。 


再將 Storage Pool 空間挖出多少空間要給 Volume (當然前提是你已經處理好 mDisk 及 Storage Pool 空間)。



其它特色功能,可以點選 Volume 後查詢及調整。





MPIO 補充項目

MPIO Enhanced 軟體 (目前支援 for Windows / AIX,而 VMware 及 Linux 用內建的 MPIO 機制即可),請下載及安裝 SDDDSM(Subsystem Device Driver Device Specific Module) ,而安裝完畢後必須要重新啟動主機。

此外,IBM 建議你,應該要修改「機碼 (Registry)」中相關的項目數值,詳細資訊請參考紅皮書內容。(Windows Server 2003/2008R2/2012R2 都要修改!!) (紅皮書 P129),例如 必須將 TimeOutValue 設定為「60」。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Disk\TimeOutValue



參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