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orld 2014 - Virtual SAN Architecture Deep Dive

前言

雖然無法親自去米國參加 VMworld 2014,但目前已經有相關的議程放出來給大家觀看了,我先挑跟自身技術領域相關的議程去觀看了。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到 VMworld.com: Top 10 Sessions 去挑選有興趣的議題觀看。




亮點整理

1. Virtual SAN 是什麼? 先簡單介紹 vSAN (Virtual SAN) 是 Software-Based Storage 的設計架構,同時內建且深度整合於 ESXi 當中。




2. vSAN 原生擴充架構: vSAN 原生就支援 Scale-Up、Sacle-Out 運作架構。





3. vSAN 最大支援度:
vSAN 最小運作規模 3 台 Nodes 最大可達 32 台 Nodes,其中每台 Nodes 主機可支援 5 Disk Group,因此最多可達 5 SSDs 及 35 HDD,總容量可達 4.4 PB。如果在純 100% Read 的情況下可達 200 萬 IOPS





4. vSAN 儲存原則: 透過這五項儲存原則,來決定運作於 vSAN 環境的 VM 虛擬主機,其 儲存空間(Capacity)、可用度(Availability)、效能(Performance)。同時必須注意的是,每項儲存原則的預設值以最大值。




5. vSAN 資料讀寫行為: 簡單來說 vSAN 運作環境,透過 SSD 來進行 Write Buffer、Read Cache 的資料讀寫行為,接下來就開始拆解資料寫入及讀取的流程,以及 vSAN 如何應用 SSD 的高速讀寫特性來加快速度。







6. 元件故障修復: 當 vSAN Nodes 實體主機中,相關硬體元件如 SSD、HDD、Hosts 發生故障時,vSAN 分別會如何進行因應的機制。






7. 網路故障修復: 當 vSAN 運作環境發生 網路分區(Network Partition)、網路隔離 (Network Isolated) 狀況時,vSAN 將會透過 vSphere HA 機制進行判斷及遷移 VM 虛擬主機。





8. vSAN 維護模式: 在 vSAN 運作環境中,當 Nodes 主機必須進行離線維護時,選擇哪種「維護模式 (Maintenance Mode)」便顯得重要,因為不同的模式所能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整體的維護時間將會不同。






補充

上述的功能項目內容說明您可能覺得籠統,但倘若每項功能要深入說明的話,其實是很難三言二語說清楚的。因此,對於 vSAN 技術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可以閱讀相關的技術文件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