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於 Nutanix 官方,已經將入門課程 Nutanix Hybrid Cloud Fundamentals (NHCF) 的內容,更新至 AOS 6.10 和 Prism Central 2024.1.0.2 版本,所以筆記就出現了。
Nodes, Blocks, and Clusters
在 Nutanix 叢集架構中,所謂的「Nodes」,就是具備運算和儲存資源的 x86 伺服器。原則上,Nutanix 叢集由多台的伺服器節點 (Nodes) 組成,一般來說 Nodes 指的就是 Rack Mount 的伺服器,常見就是 1U, 2U, 4U 的伺服器。
在角色的部份,倘若叢集節點伺服器同時使用「運算資源 (CPU, Memory)」,以及「儲存資源 (Storage)」時,稱之為「HCI Node」。僅使用運算資源的節點伺服器稱之為「Compute-Only Node (CO)」,至於僅使用儲存資源的節點伺服器稱之為「Storage-Only Node (SO)」
此外,還有特殊設計的硬體伺服器,通常為可配置一到四個節點的機箱,包含,節點的電源、冷卻、背板……等,例如,在
2U 伺服器空間中塞入 4 台節點 (2U 4 Nodes),這種伺服器在 Nutanix
架構中稱之為「Block」。
「Cluster」,Nutanix 叢集是物理和邏輯元件的分組。單一 Nutanix 叢集可以由 1、2、3、4
或更多節點組成,這些節點可以位於一個或多個 Blocks
中。由於,叢集可以是物理分組也可以是邏輯分組,因此單一 Block
中的節點可能屬於不同的叢集。此外,將多台節點加入叢集中,可以整合為資源池,例如,叢集中的所有儲存資源,將會整合顯示為單一儲存資源池。
圖、Node, Block, and Cluster
叢集類型和組態
當然,管理人員也可以考量 Nutanix 叢集最低需求三台節點,舉例來說,在三台節點的叢集架構中,一旦有節點主機發生故障損壞情況時,原則上,系統會在「60 秒」以內自動重建資料及修復,詳細資訊請參考下列官方文件:
圖、Cluster Configurations